昨晚,电视剧《孤芳不自赏》迎来收官,王爷和王妃的爱情告一段落,但王妃白娉婷却还是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,很大原因在于她的声音很有“辨识度”。仔细算来,正播的《三生三世十里桃花》中的女主角白浅,《那片星空那片海》中的女主角沈螺与白娉婷的配音演员竟是同一个人——季冠霖。至此,三部热播片女主角同用一个配音演员的格局终于形成。
同时,观众反映“串戏”的吐槽声也越来越大,季冠霖最为人熟知的声音是《甄嬛传》中孙俪扮演的甄嬛,自此基本上热播片女主角的配音都是她,虽然基本上都要求配音演员尽量贴合主演的声线,但毕竟只有一个人,让观众觉得“熟悉”在所难免。那么,中国的配音演员怎么就成了香饽饽呢?他们的现状如何?未来又该往哪处走?且听小编做一番猜测。
中国配音演员的尴尬处境
中国配音行业曾有过巅峰时刻,与译制片的兴起息息相关。尤其是刚刚改革开放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,译制片受到普遍热爱,满足了人们对于外面世界的好奇,那些配音演员也成为观众追捧的明星。卓别林专业户、配了200部外国影片主要角色的邱岳峰,有《远山的呼唤》《红与黑》等电影作品的苏秀,《尼罗河上的惨案》《望乡》《广岛之恋》里的赵慎之,“佐罗”的御用配音演员童自荣等都是那个时代的代表性配音演员。
随着数字音像的普及和观众对原声加字幕形式的适应,最主要的,是配音质量的下降,让国内的配音业走向了低谷。现如今,中国配音演员的处境其实很尴尬。
具体到影视业,配音需求最大的应该是是动画作品。在动画业最为发达的日本,声优甚至可以与偶像明星一样知名化。日本很多现役的声优都是从童星起步,而后进入声优学校学习,再进入专门的声优事务所,还有“声优赏”和不定期通过观众评选最受欢迎的声优。知名声优们还可以开演唱会,发售专辑和写真集。可以说,日本的声优是作为一种专门化的职业存在的。
相对来说,美国的动画业虽然也较为发达,但因其通常注重技术——比如毛发、画面等——,声音没有作为专门的领域研究,但也有比较出名的配音演员,诸如蝙蝠侠配音凯文·康罗伊等。
回到国内,因为国产动漫和游戏的相对弱项,中国的配音演员多活跃于真人影视剧中。就像前文提到的,当下制片方对配音演员的要求是“尽量贴合演员声线”,实际上,是让配音演员作为剧中演员的附属品存在。
在季冠霖的专访中,她多次提到配音演员的生存现状不如意,电视剧每集的配音报酬大致是300-500元,而一部电影是1000-2000元,比普通白领的收入高不了多少,且工作时间超长。而在现在的国产影视剧中,多数演员恰恰需要配音来体现“演技”,这就出现了价值与报酬不对等的情况,配音演员的尴尬处境不言而喻。
同时,这种演员背后的声音也让中国的配音演员成为一种畸形存在,不改变附属品的性质,配音演员的待遇不可能真正得到改善。
国产剧滥用配音演员并不能改善其生存现状
话说回来,中国如今的影视行业乱象丛生,演员的问题貌似最多,像绿幕抠像、替身、特效等,本来是为了让影视剧的质量更好而存在,现在却成了贬义词,令人唏嘘。
配音演员本应是一种专业职业,却无形中成了演员不背台词、专业能力不够的“接盘侠”。表演要学四项基本功“声台形表”,分别是声乐、台词、形体、表演。台词是演员必修的一项基本功,咬字重点、说话节奏、语气控制等关系着表演是否成功。
当演员将台词全数撇给配音演员后,对自身的表演其实有害无利,但在现下快餐式的影视剧制作流程中,表演貌似成了最不重要的一环,“有脸就够了”。我们常常说做像美剧、韩剧一样的国产剧,要知道,优秀的影视作品不是凭空说出来的,而是每个制作环节都严格把关才能有好作品产生,即使是现场收音还是后期配音这样的小事,都需要认真对待。
当然,这并不是说,配音演员不应该存在,相反,对于动画、游戏等形式的作品来说,配音是极其重要的部分,有时候甚至可以决定一部作品的成败。但在真人剧中,配音演员应作为补充者的身份为影视剧作品添光增彩,而不是演员偷懒的借口。
退一万步说,配音演员作为独立存在的身份不应被忽略。有人揭秘,配音圈中有行规:尽量模仿明星声音,让观众无法分辨是配音;电视剧配音演员基本不署名;声音不能太有特色。基本上每一条都是霸王条款,也从侧面反映出中国配音行业的不成熟,而要改善这一状况,完善国内影视剧制作流程势在必行。
当下,国产电视剧滥用配音演员的情况实在不能被视作配音业的重新崛起,季冠霖、边江、张杰、乔诗语、姜广涛等虽拥有知名度,为媒体大肆报道,观众热烈讨论,但本质上,他们仍作为演员的附属品被看待,就像季冠霖曾接受采访时所说,“声音和演技都不宜过分透支”,理性看待才最重要。
【文/jin】
版权声明
微信【影艺独舌】的所有原创文字,版权均属【影艺独舌】及原作者所有。欢迎分享评论,但如有其他媒体复制转载,须征得我们同意并注明出处及作者。
微信ID:yingyidushe